退役啦!

我大概想了一下,决定把 NOI2021 的游记咕了。

退役其实只是一瞬间的事,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,也只是感叹时光飞逝。我试想了一下,即使我 NOI 是金牌,也许仍不会有别的感受。接下来一年终究充满了变数。即使保送,也一定会在将来某个时间点受挫,不可能一路高歌猛进。这么一想,其实我打银牌也蛮不错的了,至少给我找了很多事做,能让我处于有目标且能够朝着目标奋斗的状态。

重温我的 OI 生涯,有几处关键节点值得纪念。

初识 OI:首先是于初一时自学语言,彼时我从家里翻出一本《C程序设计》的旧书,然后对着它抄了一遍。当时我甚至不知道有 OI 这一门竞赛,只是单纯想要学习编程。在此我非常感谢当年徐老师对我的引导,帮助我的竞赛入门建立在对 OI 的兴趣之上。初二时参加了生涯第一次正式比赛——NOIP 普及组,拿了个一等奖。话说 NOIP 普及组已经是时代的眼泪来着。同年暑假,我参加了正睿组织的暑假集训,由此认识了蔡老板以及昊爸,徐队,高爸,丁爸,吴队等等,建立了我个人的 OI 交际圈。当时的我未必想到,自己即将经历怎样五彩斑斓的竞赛生活。

入门 OI:初三时拿了提高组一等奖和普及组满分,以后就可以吹:我也是拿过全国第一的人了,宣告我正式入门 OI。然后继续参加了暑假的正睿集训,认识了各路神仙,鉴于大多是“我认识Ta而Ta不认识我”的神仙,就不举例了,显得很尴尬……同年 9 月,我被蔡老板忽悠着来了金华一中,开始了真正的竞赛生活。这里不得不提金华一中的食堂,虽然没有我熟悉的川菜特色,但是真的好吃,对于我这种山里人1算得上是享受了。平时训练是在一个会议室,大家围绕长桌,有说有笑,共同进步。

19年赛季,我直接缺席了,详见 2019 CSP-S 考挂总结,由于新冠疫情,我直接没有打省选的资格,就寄了。

20年的赛季打得中规中矩,转折点见 2021 CCF 冬令营 游记,由此进入省队,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 NOI 训练。

然后是 PKUSC 2021 游记,跌宕起伏之后还是有了不错的结果。

之后就是 NOI2021 了。

看起来我的 OI 生涯有够简略,似乎啥都没干,也就花两年时间拿了个银牌,回来卷高考。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谈的。

不论刻意还是无意,大多数人对竞赛的印象局限于“有助于升学”,而忽略了竞赛带来的其他所有。即使你自认为在学习竞赛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,交到了很多朋友,开拓了视野,学到许多,但你的老师,家人,同学们有意无意,或直白或委婉的说辞,总是表达对此的忽视。我并非说他们真的对竞赛抱有肤浅的理解,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圈内人,没有真正经历竞赛生活,他们的安慰、鼓励、祝贺是难以被你认同的。听起来稍显极端,但类似的情况我想多数竞赛生常有面对。

问题自然出现: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 OI?

有关这些内容可以见 无病呻吟无病呻吟 续,密码是我 ID(不会有人不知道我 ID 吧不会吧不会吧)

姑且说明,里面的观点很偏激,但这个是当年的我,不是现在的我。从上文的生涯回忆可以看出,我其实记得的东西不是很多(就是记性不太好),所以不要对号入座。

说来讽刺,我那无病呻吟真的就是无病呻吟吗?OI 人的心态不应该被漠视,其他竞赛人也是如此。

帮助我摆脱悲观泥潭的,一方面是蔡老板,对此我报以由衷的感谢。另一方面,也是蔡老板对我引导的体现,则是依靠自我认同感,它来自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成果。

在学习 OI 的过程中,我于 GavinZheng 的带领下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技术,包括博客的搭建与墙外的风景。

2019 年二月,我对 OI Wiki 做了第一次贡献,并持续下去,为 OI 的发展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。我写这篇杂谈才发现,Github 上我已经开过了 159 个 pr 了。比我想象的多很多。

2020 年 7 月,我和dqa,东哥,徐队和高爸一起承办了 Codeforces Round 644,和东哥搭上了线,此后也参与了一次 EOJ 月赛和几次多校的命题,体会到当出题人的感受,大赚一笔

在搭建博客的过程中,我对 Web 技术产生了兴趣,因此自学了 JavaScript 语言,并用 NodeJS 开发了许多小项目,虽然大多数都流产,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不错的成果,比如这个博客主题,还有我对 OI Wiki NG 的一些贡献。

在蔡老板安排下,我也尝试过 OI 教练,给还未入门 OI 的小朋友们上课,还收到了橄榄枝。

我还帮 dyls 维护着他的恋爱史(哈哈哈没想到吧

所有这些经历,与升学没有任何关系,甚至与“学 OI”本身也没啥关系。但我相信,它们为我之后的路有所铺垫。创造性的经历能带给我更纯粹的成就感,支撑着我在 OI 的学习路上更乐观地走。从这个角度,OI 本身其实只是钥匙,它打开了这一切,拓宽了我的视野。仔细想了想,这就是初心吧。抛开这些,我学 OI 的目的就变得功利,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。

点到为止。杂谈不是鸡汤,有关如何培养自我认同感的就不说了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OI 本身复杂,但我们无需把它想得很复杂。以纯粹的热爱、憧憬来学习,享受纯粹的成就感,我想这是对待 OI 最适合的态度了。

还是得感谢鼓励我激励我前行的朋友们,也包括那些不是 OIer 的同学们。我马上就回归了,和大家一起高三啦。

最后还是悄悄地祝我自己生日快乐吧。

欢迎评论!

1. 根据蔡老板的划分标准,高爸是高贵的上海人,是城里人,上海周围的是乡下人,再外围的就是山里人了。啥?你不认识高爸?快给他磕头谢罪(bushi